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

從使用者觀點談教育

「教育除了養成終身學習的能力,更要培養勇於創新與永不放棄的態度與承擔。」這是我自己對於教育的解讀與期待。那麼,教育到底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

圖片來源

在人才議題與世代交替成為產業與國家競爭力思辯主題的此時,推動多年的教育改革也時常被提出檢討。姑且不論教改是否有成,教改不該只是學校制度與教材內容的調整,而應該從家長期待、教師心態與社會氛圍一同施力,才能在以十年為尺度的教育大業中產生效果。

過往的台灣,由於以製造業為經濟火車頭,並把諸多資源投注在相關人才培育與投資環境上,加上採行的西方教育制度從工業革命時代啟蒙,教育成為一種製造業,為了培育產業所需要的藍、白領階級,給予學科訓練,產出一批批的均質人力,對於台灣的製造業確實帶來競爭力;即便是服務業與金融業,也因為講求標準化流程,因此也把教育當成量產製程,把學生當成產品,把成績與考試當作品管流程。

然而,在個人特質與需求逐漸被強調的Me時代,無論是消費市場或勞動市場,無論面對國家或企業間的競爭,傳統教育的量產模式已經出現問題;同樣的,對「消費者行為」與「使用者取向」的陌生,也造成台灣產業升級與轉型的困境。

如果以網路產業為借鏡,搜尋引擎龍頭Google與社群網站一哥Facebook,都是直接面對使用者,並不斷開發功能與更新介面以滿足使用者需求,同時以網路科技不斷追蹤記錄使用者的行為,分析並預測使用者的網路行為;藉由使用者滿意度的提升,以及對使用者行為的精確掌握,吸引客戶付費投放關鍵字廣告或經營粉絲頁,除了產生可觀的營收,也為服務業建立最有效率的商業模式。

在亟需創新人才的今日,教育不再是製造業,而該是服務業。每個學生都是教育體制的「使用者」,而付費的客戶是國家、家長與未來的學生(就學貸款者);再深一層論,國家預算其實還是由家長跟「未來的學生」本身所納稅而來。

以創新服務商業模式為借鏡,唯有提升使用者體驗、為其創造價值,才能吸引客戶。在思考教育改革措施與方向的同時,如果我們能讓教育創造「現在的學生」最大價值,才能對「家長」與「學生的未來」負責;唯有把每個學生都當成獨特個體,才能真正提升社會與文化對「人」與「個體」的尊重與想像力。 

---
本文經編輯後,發表於聯合報民意論壇「Me時代 教改使用者取向

---
延伸閱讀:
除了學校教育,appWorks 育成計畫提供了關於創業所需的資源、環境跟生態系,歡迎瞭解並申請加入!

2 則留言:

  1. 對教育不管想追求任何革新與卓越,請以公平為核心,優先幫助最需要幫助的人,讓每個人的學習機會與學習成就能逐漸趨於公平。
    http://www.lihpao.com/?action-viewnews-itemid-123069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讓每個人的學習機會與學習不再被家庭經濟狀況所影響。

      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