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8月17日 星期三

彈性,決定你的適應力

在科技發達、生活便利的現代化社會裡,物質充裕、資訊爆炸,但無論是上班族或創業者,不管是創一代還是富二代,似乎都越來越焦慮;各種危機感、失落感或相對剝奪感,在每個國家都出現。到底這些不安全感,從何而來?我們又該如何建立對自己與未來的信心?


適應,成了多數人的焦慮

人類邁入工業化已近兩百年,從二戰結束至今數十年間,公共衛生與環境安全普遍提升,平均壽命大幅延長,在資本主義的推波助瀾下,經濟民生更是突飛猛進。

八年前的金融海嘯,雖然衝擊全球景氣,但隨著智慧手機的高滲透率,全球上網人口從三億成長到二十億,行動應用服務普及、人工智慧即將起飛,理論上人類正迎向史上資訊最流通、生活最便利的時代,但多數人似乎並沒有更快樂。

無論是台灣的太陽花學運、近期的英國脫歐、美國選前民意,都反應了多數人對現狀或未來的不滿與焦慮。這似乎與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違背,明明現代人的生理需求大多被滿足,多數國家也沒有戰爭或飢荒的危機,那為什麼我們卻對未來充滿不安全感?

其實這些不安全感,主要來自於多數人無法適應現今產業跟環境變動的速度。

人類演化至今十萬年,歷經狩獵、採集、農耕的生活,文明出現數千年後才普遍進入工業與商業社會。而過往許多的職業與階級,幾乎是世襲或被決定的,雖然不公平也沒效率,但也讓多數人習慣可預期的生活與緩慢的變動步調。

隨著資訊化時代降臨,半導體與個人電腦產業在五十年間改變許多人的生活方式,加上更趨成熟的工業化與自動化生產方法,規模經濟的思維幾乎成了所有行業的推土機,不斷改變產業的風貌,卻也造成許多結構性失業問題。

然而,這樣的危機並未結束。

隨著行動裝置與智慧經濟的來臨,我們從一百年、三十年的產業變動週期,來到了時間尺度更短的變動局面。隨著資訊與物質的流通變快、範圍變廣,新技術、新產品、新服務的崛起時間與殞落時間同樣都在縮短中,而當中也就創造了更多、更快、更頻繁的生活、學習與工作變動。

如何快速適應環境與產業的變動,成了全體人類普遍的焦慮。

知識與學習力,才最值得投資

因此,過去我們認為值得追尋的「頂級上班族」或「長期金飯碗」生涯規劃,將隨著產業變革迅速、企業競爭激烈而失去價值。反過來說,就算成為創業者,不到百分之一的成功率,加上越來越短的技術生命週期,還得跟全球化與區域級的對手競爭,即便成功也很難保持長期優勢。

就算是擁有固定資產或金融商品,隨著全球資本市場高度連動,只要再來幾波金融風暴或全球股災,這些創造被動收入的資產或投資項目就化為泡沫。

如同我上一篇提過的,風險本身不可怕,最可怕的是無法辨識、無法估算的風險

在這個高度變動的時代,面對與理解這些風險的方式,就是跟隨產業與環境變動的成長能力,或者說,正確的學習方法與態度。

彈性,將決定你的適應力

我們可以在不同的產業位置、生命階段、工作型態都進行學習,但關鍵的是,你是否擁有學習的時間、能力與彈性?

因此,在過去,無論就業、創業、投資及保險,主要是讓你三餐溫飽、滿足生理與安全的需求,並尋求更高階的需求層次(尊嚴、自我實現)。

但現在,這些行為都應該包含了學習的態度與方法。創業跟就業不僅是致富或求取溫飽的手段,同時更必須要能理解產業變革甚至預測未來。

投資與保險也是,除了爭取個人與家庭現金流的成長機會與下檔保障,更重要的,是透過投資行為理解資本市場與經濟情勢,也透過保險行為來確保個人在生命不同階段的彈性

而生命階段與生涯規劃的彈性,就是適應力的來源。無論是財務能力(借貸、投資)、轉職能力(跳槽、創業)、移動能力(搬家、移民),都需要良好的人生彈性作為基礎。

因此,過去因為產業變動緩慢,穩定的職涯與人生值得追求;但快速變動的環境下,彈性將決定你的競爭力。

給自己越大的彈性,你就擁有越好的適應力、安全感與自信心。

至於如何擁有彈性、培養彈性,這是我會繼續談的主題,敬啟期待。

(圖片來源:Allison Stokke

延伸閱讀: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